本報記者 楊青
渝北區探索政擔合作模式,政府、銀行以及擔保機構三方合作,共同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受訪者供圖
蝶變十年
金秋的渝北,處處生機盎然。
民生改善、路網通達、產業聚集、創新發展……一幅幅民生殷實、產業興旺、生態優美的新畫卷,在渝北大地上徐徐展開。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10年來,渝北金融事業蓬勃發展,金融業綜合實力大幅攀升,普惠金融提質擴面,服務實體能力、抵御系統性金融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已成為拉動渝北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引擎。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在區金融機構從320家增加到655家,是10年前的2倍;全區實現金融業增加值從55.37億元增加到328.76億元,是10年前的5.94倍;存貸款余額突破1.4萬億元,是2012年末的3.39倍;實現金融業稅收24.49億元,是2012年的7倍;上市企業比2012年末增加3家,掛牌企業增加75家……
金融機構紛至沓來
金融集聚效應不斷顯現
渝北金融改革發展的一個佐證少不了迅速崛起的金融集聚區。從最初的少數幾家金融機構集中到一起營業,再到如今政府引導下金融服務細分行業的空間集聚,金融集聚區如同一艘士氣昂揚的金融航船,在資本的“星辰大?!崩锍孙L破浪,彰顯出獨特氣質。
新牌坊金融服務集聚區西至余松路,東至紫荊路,北至泰山大道、洪湖東路一線,南至龍山路、金龍路一線,是重慶首批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金融服務)集聚示范區。歷經5年規劃開發,這個8.18平方公里的集聚區,當下已發展成為金融機構門類齊全、金融產品服務豐富、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的重慶金融集聚示范標桿區。
搭乘政策的東風,5年來,新牌坊金融集聚區按下發展“加速鍵”,含“金”量大幅增加:金融機構門類逐步健全,集聚區內有金融機構158家,覆蓋銀行機構、證券機構、保險公司、股權投資機構、信托公司、小貸、融資擔保等類型;金融經濟貢獻逐步凸顯,2021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62.5億元,占全區比重49.4%,金融業實現營業收入85億元,稅收貢獻約15億元;金融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末,新牌坊集聚區金融業資產規模達3800億元,占全區比重超50%;金融服務質效持續提升,2021年金融機構發放貸款超4000億元,其中綠色貸款余額超200億元,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300億元。
金融集聚區茁壯成長,金融強勁活力顯現。日前,該區域再迎來新機遇。渝北區出臺《提檔升級新牌坊金融服務集聚區專項行動方案》,將從加快金融樓宇物業建設、全力培育綠色金融機構、加強綠色金融環境配套、加大金融招商引資力度、支持金融產品服務創新等多方面支持該區域提檔升級。到2026年,集聚金融機構將達200家,基金管理規模將超500億元;綠色債券余額將超100億元,綠色信托余額將超100億元;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將超50億元;綠色保險風險保障額將超10000億元;金融機構規模實力整體增強,億元級稅收的金融頭部企業將達10家。
金融服務支撐強、金融協調發展好、金融改革勢能足……當前,渝北金融集聚效應加速成勢,金融集聚區作用日益顯著,成為渝北優勢再造、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顯著提升
走進重慶市新超力軸承有限公司,一條條軸承全自動生產線高速運轉,一個個高精度精密軸承在經歷車加工、熱處理、磨加工、裝配等工序后順利下線,將被安裝在摩托車發動機、輪轂、通機、汽車等關鍵部位。
“有了金融支持,我們搶回了被疫情耽誤的損失,能夠按原計劃完成訂單?!敝貞c市新超力軸承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受疫情影響,公司現金流出現了短缺,接到大額訂單后,急需資金購買材料增置設備。
工行重慶渝北支行了解到了該企業的情況后,迅速組建“專扶團隊”小組,為企業精準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同時,優化審批流程,安排專人跟蹤,及時溝通反饋,在5個工作日內為企業投放小企業周轉貸款400萬元,為企業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新超力軸承并非個案。當前,渝北很多企業正面臨成本上升、風險擴大、資金繃緊等多重壓力,急需金融機構送上“及時雨”。
金融與實體經濟共生共長,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一直以來,渝北區金融部門深入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以有效的信貸支持、有力的金融幫辦、有機的金融服務,為渝北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構建起金融和實體經濟互促共進、共生共榮的良好局面。
——暢通融資渠道,讓更多信貸資源流向實體經濟。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產業轉型升級信用貸”“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和“上市貸”等金融產品投放力度,重點支持民營中小微企業、科技型企業、擬上市企業融資,可為企業提供3000萬元以內的免抵押信用貸款;建立綠色項目儲備庫,依托人行重慶管理部“長江綠融通”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引導各類金融資源向入庫項目重點傾斜,并在融資成本、期限上予以優惠支持;用心搭建銀企對接交流平臺,成功舉辦“百行千企”對接會、房地產和建筑業融資對接會、“跨境融資和匯率避險走基層”對接會等系列活動,引導金融機構“一企一策”助企紓困。
——搭建多元平臺,推動資金直達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渝北轄區街鎮、商圈、產業園區等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集聚區域,全力打造“1+5+N”金融服務港灣,幫助更多有需求的市場主體就近就便獲得首貸續貸服務;升級打造“渝北區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首貸續貸中心”,在區行政服務中心優化營商環境專區設立2個“獲得信貸”服務窗口,在區交易中心設立1個“政采貸”服務站,落實銀行專業人員輪流駐點,為企業咨詢申貸提供便利;在全市率先推出渝北區財政金融惠企利民11條政策干貨,激勵銀行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力度,對企業申請支小再貸款、綠色及碳減排貸款等給予貼息,以真金白銀開啟穩企融資“直通車”,大力支持企業紓困發展。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系列優惠政策、一條條實在措施,讓渝北各類企業金融服務得到持續改善。
——截至2021年末,渝北區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676億元,同比增長24%;幫助中小微企業獲得14.9億元再貼現。
——充分發揮2.1億元政府風險補償金作用,擴面增量政銀合作信貸產品,累計撬動銀行低成本信貸資金發放24.8億元,惠及企業1201家。
——銀行機構創新推出“稅貸”“經營快貸”“快e貸”等40余個純信用貸款產品,幫助3900余家企業獲得48.6億元信貸資金。
——依托“長江綠融通”系統篩選綠色產業項目100余個,全區綠色貸款余額426億元,支持企業163家。
聚焦推動企業上市
打造渝北上市企業名片
今年6月,阿泰可科技正式向北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并于7月收到首輪反饋問題。
資料顯示,阿泰可科技是一家從事環境可靠性試驗技術研究和氣候類環境可靠性試驗設備研發、制造、銷售的創新型企業,主要產品涵蓋高低溫(濕度)試驗箱、快速溫度變化試驗箱等,應用于各種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各領域實驗室,涉及航空航天、交通軌道、電子電器、汽車、計量、儀器等領域。
此次,阿泰可擬發行不超過1150萬股(含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價不低于10.00元/股,募集資金擬用于精密檢測儀器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包括精密檢測儀器智能制造、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阿泰可科技的正式申請,標志其上市敲鐘進入倒計時,也意味著渝北民營企業向北交所上市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對于渝北來說,在2022年,除了阿泰可科技正式申請北交所上市外,藍岸科技已申報創業板上市獲深交所受理,另一家企業龍湖悅享也已經通過港交所聆訊,過會待發。
阿泰可科技、藍岸科技的申請和龍湖悅享的過會只是渝北區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市GDP排名第一的工業大區,渝北區資本市場建設,一直穩居第一方陣。
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一直以來,渝北都高度重視企業上市工作,把推動企業上市作為促進補鏈延鏈強鏈、提升產業能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先后出臺了《渝北區推進企業上市工作實施意見》《渝北區鼓勵扶持企業掛牌上市若干政策》《上市貸工作專項方案》等多個政策文件,對股改培育、掛牌上市及融資過程中的企業給予相應扶持。
“目前,渝北境內外上市企業5家,券商簽約企業9家,市級入庫企業43家,78家企業在各類資本市場掛牌?!眳^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說。
實際上,近年來渝北區上市公司數量能夠逐年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通過多種措施,扎扎實實地推進企業培育工作。
不斷完善上市扶持政策體系,加強部門協作,做實全區企業上市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在上市產業扶持、資金補助、項目申報認定、合規證明開具等方面共同發力,依法依規從快辦理,針對企業發展面臨的人才引進、資金來源、專利技術和招投標采購等核心問題,出臺支持政策,優化再融資募投項目等政務服務;建立工作專班,實施“專管員”制度,對擬上市重點企業“一對一”跟蹤服務。
同時,實施育苗強基工程,采用“全面撒網、重點捕撈”的辦法,圍繞現代工業、農業、服務業三大產業體系,摸清企業上市資源底數,共享信息資源,形成推動合力,提升服務精度;對優質后備企業進行精準“畫像”,重點關注科創板和北交所種子企業,加力推進境外交易所上市。
此外,發揮平臺功能,聯動交易所培訓基地開展后備企業大走訪行動,邀請市級監管部門、交易所等專業人員來區作專門指導。對A類擬上市企業實施“掛圖作戰”,倒排工期、打表推進,常態化研判解決企業上市進程的難點卡點問題。
在一系列培育政策下,渝北更多優質的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找到適合自己的上市板塊。
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根據轄區內企業的特點,對企業進行綜合研判,圍繞現代工業體系、現代服務業體系、現代農業體系,重點從“專精特新”“單項冠軍”“隱形冠軍”等企業中遴選科技含量高、成長性高的企業入庫培育,力爭到2026年全區上市企業達20家,其中本土培育不少于10家,預計上市企業再融資額累計超過500億元,努力打造形成可持續、后勁足的上市培育企業梯隊。
記者手記>>>
努力將渝北建成西部金融中心重要承載區
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印發,明確提出重慶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建設立足西部、輻射東盟、服務“一帶一路”的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重慶金融迎來歷史發展新機遇。
在新發展階段、新開放格局背景下,渝北區金融業發展迎來良機。渝北區作為全市經濟大區、兩江新區建設的主戰場以及中新(重慶)示范項目、重慶自貿試驗區的重要承載地,渝北區多個優勢疊加,戰略性、制度性、市場性紅利持續釋放,正積極搶抓“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歐經貿合作、重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發展機遇,具備良好的金融開放創新優勢。
新機遇、新挑戰。渝北要不斷加強改革創新,進一步突出金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使命,堅持現代化、國際化和市場化,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著力推動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科創金融改革、供應鏈金融創新、普惠金融改革發展,努力將渝北區建成西部金融中心重要承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