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青
醫護人員在小區內“就地上崗”
本報記者 楊青 攝
“既然出不去,不如就地上崗,干點兒有意義的事兒吧?!痹谶^去的一周,由于居住小區金色池塘臨時被管控,區人民醫院的不少職工無法照常上班,但他們一刻也沒有閑著,走下醫務專業崗位,穿上防護服,化身志愿者,在小區里就地“上崗”,擔當鄰里“守護者”。
得知自家小區被劃定臨時管控區域時,區人民醫院院辦工作人員朱小枚有點慌:“我們單位有10余名同事也住在這里,且都是承擔抗疫任務的人員?!髁﹃爢T’一下子被封控在小區里不能返崗,怎么辦?”
朱小枚的丈夫是同一家醫院的兒科醫生文宏,此輪疫情出現后,核酸采樣工作量陡增,醫護人員捉襟見肘,他也主動報名醫院組織的核酸采樣隊。當天,朱小枚和文宏迅速與其他幾位同事取得聯系,大家交流了一番,一致認可就地支援核酸采樣?!靶^同事組成一個采樣隊伍,就不用派其他同事過來了,這樣減輕醫院醫療負擔,還能減少交叉感染風險?!辈粌H如此,有幾位同事的家屬也表示愿意成為小區的志愿者,共同參與抗疫。通過醫院統一安排,其中7名醫護人員火線支援,就地上崗。
金色池塘小區體量大,每天核酸采樣人數大約4000多人,管控期間設立了4個采樣點位,且有一棟樓因出現涉陽病例,需要上門采樣。7人中,朱小枚擔任“點長”,統籌人員安排、物資儲備、后續采樣樣品交接等工作;疼痛科主任靳浩、兒科醫生文宏,腫瘤科護士長萬利、神經內科護士長周明靜、泌尿外科護士蔣伶俐、門診護士龔家蓉等幾人負責采樣工作,一個核酸采樣團隊迅速組成。
每天早上7點左右,7名醫護人員就到崗做準備,上午8點核酸采樣點準時“營業”,長長的采樣隊伍井然有序?!邦^稍往后仰,張嘴?!比蔽溲b的文宏說話聲音變得有些沉悶,他一邊指導受檢測群眾,一邊嫻熟地將咽拭子伸入對方的咽喉部采樣,再將咽拭子放回采樣管中,隨后進行手部消毒,動作一氣呵成。在完成一天的綠碼人員核酸采集后,文宏脫下隔離衣,穿上防護服,和同事們又進入封控樓棟,敲開一家家的門,重復著掃碼、采樣、消毒動作,志愿者和“大白”身份雙重切換。
“當核酸采樣點點長還是頭一回,對我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給大家做好服務?!痹缟?點不到,朱小枚穿戴好隔離衣后,一天的工作便開始了:準備物資、環境消殺、樣本數據統計、收運垃圾、安排采樣點人員……“一整天的工作雖然強度很高,但必須確保規范、有序,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p>
每天在單元樓和采樣點不停奔走,雖然辛苦,但面對居民的認可和點贊,醫護人員們還是倍感欣慰。大家紛紛表示,作為一名醫護人員,能用自己的力量,給居民健康增添一層保護,擔當起鄰里“守護者”,十分有意義。
當7名醫護人員在管控區里就地上崗的同時,他們的同事們也在渝北各地為支援抗疫忙碌著。自10月8日起,渝北區人民醫院已經連續多日派出核酸采樣醫療隊員2000人次,參與全區66個核酸采樣點的采樣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