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m4gct"></td>
  1. <p id="m4gct"></p>
    <pre id="m4gct"></pre>

  2. 渝北:融合發展推動城鄉共富

    大盛鎮天險洞村廖家灣的宿于·龍槐山院

    據《重慶日報》今年,渝北推出了城鄉融合發展的大手筆:升級建設重慶渝北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國家農高區”)。

    “要高起點規劃建設,高標準培育產業,高水平創新驅動,高質量融合發展?!?月初,渝北區委主要負責人專程到正在努力升建的“國家農高區”,對園區的升建作出部署:全力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打造現代農業形象展示窗口。

    其實,這只是渝北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共富中的一個載體。

    今年以來,渝北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一步完善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城鄉融合的鄉村產業、城鄉共建的文化文明,提升城鄉融合發展的水平,加快城鄉共富的步伐。

    城鄉基礎設施融合促進鄉村建設

    一條南北大道,不僅連接起川渝高竹新區與渝北城區,也將渝北北部鄉村與城區連為一體。

    目前,南北大道一、二期工程已經全面通車,木耳、興隆、茨竹連接道已完全納入城鄉統籌發展體系。三期工程正在緊張建設,總體進度已完成40%。大道全線貫通后,渝北區城區以北,直至高竹新區將全面進入一體協同發展新格局。

    “今年以來,一批連接城鄉的主干道正加快建設?!庇灞眳^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說,在連接城鄉的主干通道上,總投資5.95億元、全長3.15公里的G210茨竹至鄰水段改建工程,正在實施橋梁基礎及大型結構物施工,預計2023年將與鄰水段同步建成通車;總投資約20億元、連接石船、統景等鎮的兩江大道,將于2023年完工;全長11.7公里、從渝北興隆鎮到北碚界的G315公路,正在進行路基及邊坡施工,總體進度已達85%,預計今年底完工;全長5.6公里的關旱路,正在進行路基及結構物施工,預計在2023年6月完工;全長7公里的雙關路,已完成工程量的30%;全長6.4公里的朗玉路已開工建設。

    “除連接城鄉的主干公路外,在2021年動工建設的100公里‘四好農村路’也全部進入收尾階段?!庇灞眳^交通局負責人說。

    除城鄉一體的交通基礎設施在加快建設完善外,今年以來,城鄉一體的飲用水設施也在加快完善提升。

    據渝北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渝北投入2992萬元,對4個農村飲水項目進行升級改造,將使4萬余名農村群眾的飲水保障得到全面提升。

    “以前經常是水壓不夠,熱水器用不了,有時候還會斷水,我們都要在家里放一個大缸裝些水備用?!贝闹矜側A鎣村村民文興果每年夏季都要為用水煩心。不過,今年他家不再為水煩惱了,飲用水得到了根本性解決。這一改變,得益于雙水井水廠的升級改造。

    作為華鎣村自來水供水水廠之一的雙水井水廠,是渝北今年實施的4個農村飲水升級改造項目之一,目前已經竣工。在改造中,不僅對供水廠區進行了改造,還增添了凈水設備,增加二次加壓泵站,鋪設完善了供水管道。并在附近小溪興建蓄水池,建立起穩定取水點,提高了供水能力及水質。改造后的水廠供水,已有效保證了華鎣村1900余名群眾的用水。

    “自從這水廠和管道等改造后,哪怕是在8月的高溫干旱下,自來水管里的水也從來沒有斷過,而且壓力大、供水足,用起來安逸多了?!蔽呐d果說。

    目前,木耳鎮埡口水廠改擴建工程、統景鎮場鎮供水主管網改造工程、龍興鎮龍羽社區農村自來水安裝工程3個農村自來水改造工程,正在緊張實施中,完成后,將有效提升當地群眾的飲用水質量。

    據渝北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現有農村供水工程340處,農村供水人口49.16萬人,渝北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1.9%,集中供水率已達98.98%。其中城鄉一體專業化運行管理的村鎮水廠就有35座,服務人口47.08萬人,占全區農村供水人口的95.76%,建立了管護機制并落實工程運行維護補助資金,實現了城鄉同一水價,供水水質合格率提升并持續穩定。

    城鄉產業融合促進農民增收

    今年國慶節,渝北又新推出3條秋季鄉村旅游線,吸引了眾多游客。

    “渝北的鄉村產業,緊緊圍繞城市市民的需求,瞄準城市大市場來發展?!庇灞眳^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渝北走的是一條智慧農業、農文旅融合的產業發展之路。

    把農業園區升級建成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這是渝北今年以來在城鄉融合發展產業中的大手筆。

    管護成本整體降低50%,畝均增收1萬余元。智慧農業讓渝北大盛鎮青龍村的2350畝果園實現了這一目標。

    據介紹,青龍村果園的智慧農業,實現了果園全時空、全過程、全要素智能化管理,這一案例在全國數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上作交流發言,入選農業農村部“全國智慧農業典型案例匯編”,在重慶市數字鄉村創新案例評選活動中榮獲“特別貢獻案例”。

    興隆鎮新寨村的智慧種苗工廠,也是升級建成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成功項目。這家年產優質種苗1.5億株的智慧工廠全程自動化,配備有高速智能全自動播種機、智能選苗補苗機器人、AGV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及控制系統,是全市乃至西南地區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自投產以來,每天可播種數百萬粒種子,每小時選苗補苗6500株,勞動力減少50%-60%,效益提升30%-40%。

    人才是渝北升級建成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核心。如在對8.7萬畝“饅頭山”“巴掌田”“雞窩地”進行宜機化改造中,就通過深化與深圳清華研究院、重慶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引進院士專家團隊4個、培育科技研發機構117家,智慧農業和農機應用獲國家授權專利25項、國家和市級科技成果獎17項,積極構建農業科創生態圈。

    農旅融合在渝北城鄉融合發展產業中,成為一大亮點。

    利用鄉村的生態、農業、閑置農房等資源發展的鄉村旅游,是渝北今年鄉村產業發展的又一亮點。今年,渝北重點圍繞南北大道沿線,加快建設鄉村旅游產業示范帶,推進木耳“新鄉田園”、興隆“禮朝屋基”、“柏樹屋基”、大灣金鳳村“上古農耕”等藝術賦能鄉村旅游發展;加快了龍門·璞村、白云·糧宿等高端民宿建設,著力打造玉峰山、小天池、白云山、華鎣山高端民宿集聚區,年內將新增精品民宿20家以上;藝術鄉村建設工作也在加快進程,啟動玉峰山藝術家村落、木耳新鄉田園、中國抗戰美術博物館等項目建設。

    在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旅游產業中,渝北以鄉村休閑游、特色體驗游為主題,創新推出的嘉悅線、古洛線、玉礦線、茨興線、統龍線等一批精品線路不斷釋放磁吸效應,“主城周邊游,渝北好風光”已成為拉動文旅消費、引爆鄉村周邊游風向標。全區年均鄉村文化旅游總人數已達300萬人次以上,實現綜合收入20億元以上。

    城鄉文化融合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城鄉文化的融合,有力地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庇灞眳^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說,這讓鄉村也同城市一起,實現精神上的共富。

    渝北在全市率先開展鄉村文化振興示范點建設,目前已建成統景江口村、興隆?;蚀?、大盛青龍村、順龍村(靈芝莊園)和天險洞村(廖家灣)、古路草坪村、洛磧大天池村7個鄉村文化振興示范點。同時,還有12個示范點的建設正有序推進中。

    興隆鎮?;蚀?,已成為國家級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融合試點村級單位。在融合試點中,?;蚀褰ǔ闪藰藴驶慰徒哟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室、農家書屋、文創產品展示廳、鄉情館、多功能會議室、棋藝室等功能室和文化藝術體育廣場。打造出了禮朝屋基文化大院,創建了造型藝術館、新媒體藝術館和纖維編織藝術館3個村居藝術館,培育出“春牛喜耕家園親親”鄉村文旅品牌。如今,禮朝屋基22棟獨具巴渝特色的農房,還原枯藤老樹、小橋流水、炊煙裊裊田園牧歌式生活,成為重慶網紅打卡地。

    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渝北重視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

    洛磧鎮大天池村楊家槽傳統村落相傳是400多年前湖廣填四川時,湖北黃麻楊家人入渝定居的第一站,延續至今。村落原有78戶人家,之前已陸續搬出。通過保護項目的實施,目前,這些搬出去的村民陸續回來了。保護后的村落,將成為一處鄉村文化旅游點,由專業團隊進行運營。

    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渝北把鄉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放在了重要位置。目前,已實現農村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在全市領先,鎮、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達100%。

    渝北在全市率先啟動了鎮街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工程,對所有的鎮街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都按“九室一廳”和“五個一”標準化,進行提檔升級。目前,渝北鎮和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文化設施總面積已有36739平方米,平均每個鎮街達1670平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農村半小時文化圈”已經形成。在村和社區,百分之百都建起了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同時,還建成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11個,通過農民自建、政府支持的方式建成文化中心戶183戶、鄉情館21個、有聲圖書館11個、數字農家書屋11個。

    城鄉文化的融合,已有效地促進了渝北鄉村文化的振興,為城鄉精神共富奠定了基礎。

    編輯:陳道圣
    欧美XXXX做受欧美Gay
      <td id="m4gct"></td>
    1. <p id="m4gct"></p>
      <pre id="m4gct"></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