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薈琳
在統景鎮江口村民情茶室,村干部為村民普及法律知識
本報記者 胡瑾 攝
鄉村治,百姓安。實施鄉村有效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自我區被確定為首批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單位以來,全區牢牢把握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機遇,不斷加強黨建引領,先行先試、深入研究,通過強化自治實踐,增強法治保障,注重德治引導,突出智治賦能等,走出一條鄉村善治新路子。
秋天,徜徉在渝北鄉村,古樸清雅的巴渝民居,干凈整潔的道路,老百姓口中滿滿的幸福感……一幅美麗和諧的鄉村畫卷迎面而來。
深化自治實踐讓群眾從旁觀者變為管理者
10月中旬,來到木耳鎮金剛村。暖陽下,遠處的山巒若隱若現,成片的樹木蔥郁成林,一座座青瓦白墻的農家院落里村民們幸福地聊著天……看著如今的美麗鄉村,很難想象幾年前的金剛村是一個矛盾多、社會治理任務重的地方。近年來,金剛村組建了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三會”組織并充分發揮作用,引領村民實現自治。
值得一提的不僅如此?!昂蜑橘F”居民會客廳、“情理堂”、“民情茶館”……在渝北,一個又一個基層組織和群眾事情共商、難題共解的平臺出現,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一股股新的力量。
據了解,近年來,我區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等基層自治制度,建立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一約三會”自治載體,創新群眾說事、干部問事、集中議事、合力辦事、民主評事“五事工作法”和“逢十協商日”制度,實現農村“小事快辦、大事好辦、難事能辦”。制定“議題確定”、“協商形式”、“組織開展協商”村級議事協商三項規則,統景鎮江口村入選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探索“積分制”“情理堂”“暢晚庭”“親親家園”等治理模式,“民情茶室”“四張清單”分別入選第二批、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增強法治保障讓法律的種子浸潤心田
今年8月初,在王家街道玉峰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里邀請了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2022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隊員,開展了“志在法途”普法講座。
活動中,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的師生們為村民開展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宣講,向村民普及民事法律知識以及《民法典》創新制度,宣傳《民法典》對群眾生活的重大意義。同時,還以情景劇表演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向村民講解法律知識,讓村民了解法律在具體案例中發揮的有力作用,讓村民直觀地體會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幫助其樹立法治信仰。
當然類似的活動還有很多。為了增強村民法治意識,近年來,我區聚焦法治文化宣傳、公共法律服務、法治保障建設,開展“法潤千里·治匯廣大”系列活動,培育“法律明白人”1535人,創設中心律師天天見、鎮街律師周三見、村居律師月月見“溫馨三見”公共法律服務品牌,實現村級法律顧問全覆蓋。推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培育“桂姐調解”“和為貴調解”“律師駐所調解”“天平調解”等一批具有渝北特色的調解工作品牌。創新村(社區)長、網格長、片區長、樓棟(院落)長、物業長“五長聯動”機制,積極推動“五長制”力量整合、信息融合、資源聚合,實現“一張表”采集、“一終端”上報、“一系統”共享,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注重德治引導讓文明之風吹進村社院壩
“有了積分制,我們村容村貌就更好了?!苯?,洛磧鎮大天池村村民張金華來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用平日里參加各類志愿服務和鄉村建設活動獲得的積分兌換了米、面、糧、油等獎品。他表示,積分制推行以來,大家的行為變得更加文明,村里也變得越來越漂亮。
推行“積分制”管理模式,是渝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創新鄉風文明建設的有效探索。為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我區以“一學二講三傳”為主要內容,在農村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225個,打造19個鄉村文化振興示范點和13個鄉情陳列館,建成文化共享工程區級支中心1個、鎮街服務點22個、村(社區)服務點275個,實現與“響通”工程、黨員遠程教育等有效整合。新建鎮街有聲圖書館22個,聯合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建成7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150個家庭圖書館。成功創建國家和市、區級文明村鎮161個,打造了“理論麻辣燙”“文明農家樂”“巴新巴?!钡任拿鲗嵺`工作品牌,“理論麻辣燙”宣講經驗被中宣部面向全國推廣。深入開展慈孝文化“三個一百”“善行義舉榜”“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引導村民向上向善、崇德尚美。
突出智治賦能讓基層治理更加耳聰目明
你印象里的農村是什么樣的呢?
在渝北農村,一個鏡頭,守護一方平安,讓治理包羅天地、亂象無處躲藏;一個平臺,匯聚所有信息,村中大事小事盡在掌握;一部手機,完成所有公共服務全流程辦理……隨著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渝北廣大鄉村處處展現出鄉村智治新圖景。
如何實現農村的精細化管理?渝北給出的答案是數字化“賦能”。為此,全區全面構建網格化治理平臺,將全區農村地區劃分為588個網格,配備專兼職網格員609名,依托綜治信息平臺開發“我為群眾辦實事,網格員進千萬家”功能,收集解決問題1.2萬余件。建成“9+X+N”鄉村綜治信息系統,聯動46個行業部門和相關領域,構建形成“縱向到底、橫向聯通”的全流程事件處置網絡。實施“智慧天網”“雪亮工程”,在農村地區安裝高清視頻監控鏡頭1.33萬個、“鄉村衛士”攝像頭9000余個,搭建村鎮兩級“鄉村衛士”綜治監控平臺31個,全天候全方位守護群眾平安。在行政村全覆蓋推廣運用“鄉村釘釘”智慧治理平臺,集成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村務公開、積分管理、便民通訊錄、災情應急匯報、事務代辦等6個功能模塊,平臺使用常住農戶9.49萬戶10.32萬人,實現鄉村治理的在線化、精準化、實時化,打通服務群眾辦事、就業創業、生產生活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