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彥雪
郝少娜走訪轄區商鋪
本報記者 王彥雪 攝
在龍塔街道,碰上區公安分局黃泥塝派出所社區民警郝少娜下社區,總會聽到不少居民熱情的招呼聲:“郝警官,你的工作我百分之兩百地支持!”“郝警官,感謝你上一次的幫助喲!”“郝警官,歡迎常來家里坐坐?!薄S和愛笑的郝少娜總會一一微笑回應。
扎根基層11年間,她已經成為了社區居民最信賴的人之一,她對社區工作方法的思考與探索,更彰顯了一位普通民警11年如一日對群眾的真心與責任。
以“誠”相待,搭建群眾“信任網”
要做好社區工作,最重要是什么?郝少娜認為“真誠永遠是第一要義”。對接到的每一個案件以誠相待,為群眾排憂解難,永遠是贏得群眾真心信任的不二法寶。
居民劉某對郝少娜這一“法寶”有著深刻的感觸。很長一段時間內,劉某對小區廣場舞擾民一事很有意見,報警、投訴、信訪……一而再、再而三,大有和廣場舞阿姨“較真到底”的氣勢。
后來,這件事被交辦到郝少娜手上。通過多方了解,郝少娜發現劉某所在小區,跳廣場舞的阿姨不僅按照相關規定控制了跳舞時段,還自覺控制著音量,周邊幾幢樓住戶都沒人反映噪音擾民,居住得更遠的劉某卻覺得音量明顯超標,要求派出所對跳廣場舞相關人員進行處罰。
為溝通化解矛盾,郝少娜主動添加了劉某的微信。劉某通過微信給郝少娜發來好些關于噪音污染的法律法規文件,希望讓民警按照相關法律和國家標準來處罰跳廣場舞的阿姨們。本著實事求是、對雙方負責的原則,郝少娜認真閱讀了劉某發來的材料,對標規定與劉某探討噪音治理范疇,然后叫來第三方檢測機構帶上分貝測試儀,先后幾次到小區廣場舞現場和劉某家中進行了噪音測試,結果顯示均未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噪音污染防治法》可以處罰的標準。
這下,劉某終于心服口服,再也沒有投訴過廣場舞噪音擾民事宜。
“社區工作,既要有原則,也要講道理。但前提是彼此真誠相待、相互理解信任?!焙律倌日f,如果能用“勤走動+熱心腸+誠回應”來換取鄰里和諧,她愿意一直走下去,做個“和事佬”,搭建起群眾的“信任網”。
以“法”為基,總結治理“好心法”
從警以來,郝少娜一直扎根在社區,經過不斷“看、聽、學、思”,在處理社會糾紛、創新基層治理方面,有了自己的一套心法。
2020年,郝少娜接管龍盛社區警務工作,其中一小區多年物業矛盾糾紛突出,成了擺在她面前的一道難題。那段時間,小區業委會人員一天給派出所打十幾個電話反映問題,曾經安寧祥和的居民小區,變成物業公司、業委會、各利益群體業主之間博弈的戰場。為了利益,各個群體幾度劍拔弩張,險些釀成群體性事件。
面對小區物業糾紛,郝少娜主動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經常向駐所律師請教,多次召集社區干部、司法人員和利益群體代表現場辦公,努力做到法律正確適用和依法依規調處。經過前后近半年努力,找到小區各方利益平衡點,最終化解了危機。
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成為郝少娜的工作遵循,為此,她提煉總結“結點聯動工作法”。在調處矛盾糾紛的過程中,她一方面通過公安“結點聯動警務網”掌握相關人物信息,不斷向其宣傳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其所代表的群體的言行,引導他們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規范群體行為;另一方面,她堅持及時化解原則,對“結點聯動警務網”收集到的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化解,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難、難事拖炸”。
同時,郝少娜善于自我總結提煉,堅持將一類矛盾糾紛梳理成一個典型案例,并通過“結點聯動警務網”廣泛宣傳,用典型案例進行示范引領,起到源頭治理的效果。于是,這一模式在郝少娜負責的片區逐一打開局面,累計化解類似涉業委會和物業矛盾糾紛200余起,連續四年無群體性事件或涉警處置輿情發生。
以“人”為上,撐起社區“平安傘”
打開郝少娜的微信,業委會群、居委會群、商鋪群等各種微信群很醒目。郝少娜介紹,這些群成員多為自己在轄區不同群體中“發展”起來的“結點人”,成為了社區民警與轄區群眾之間溝通、宣傳的紐帶。
曾經,轄區內長都假日酒店滕潤健身房因經營不善倒閉,該健身房會員群體相約至健身房討個說法。接到報警后,郝少娜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協調。在協調過程中,發現會員群體中有幾位“能說得上話的”正好是“結點聯動警務網”中的“結點人”。于是郝少娜重點做好他們的工作,并讓他們協助警方安撫好其余人的情緒,在后續的案情處理中,郝少娜通過各方協調,成功化解本次涉眾消費糾紛問題。
“有群眾把我比喻成‘滅火員’。我希望自己‘以溫情為甲,執法律之槍’,守護‘警民一家親、社區永太平’的平凡幸福?!焙律倌纫蝗缙匠5匦χ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