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薈琳
雷云會和劉繼群為管控區域居民送物資 本報記者 楊薈琳 攝
2022年10月25日,清晨6時。
在雙龍湖街道蓬萊社區的水木香山小區,隨著小區內最后一塊擋板被拆除,該小區25棟的居民終于可以重新走出單元大門,迎接正常的生活。
“謝謝你這段時間的守護,才換回了我們如今的平安!”看著站在門口微笑著的街道社區干部和志愿者,住在該樓棟的王先生動情地說。
水木香山小區屬雙龍湖街道蓬萊社區,小區里的25棟是全區最后解除的風險區域之一,樓棟里的居民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為了解除該樓棟居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能安心居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連日來,雙龍湖街道依托黨建引領社會自治,用耐心細致的工作提升“抗疫溫度”,平復了部分群眾煩躁的情緒,維護了小區社會穩定。
這段時間,居民們出不了的門,是社區干部、志愿者們回不去的家。連續16天,街道機關干部、社區干部、志愿者,徹夜堅守,守護安寧,用點滴“微光”,凝聚起抗疫“合力”。
好在,一切的堅守都是值得。終于,大家迎來了解封的那一刻。
勤做群眾“話務員”巧解群眾千千結
“啷個不讓我們出門了”“孩子耽誤這么多課業怎么辦”“我們還要關好久”……10月的渝北秋風微涼。一場突入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渝北人的節奏。由于所在樓棟有確診陽性病例,水木香山小區25棟被劃定為管控樓棟,所有居民足不出戶。一時間,群眾抱怨聲不斷,許多人情緒十分激動。
針對“足不出戶”的高風險管控區域,怎樣將防疫政策精準宣傳到位、了解居民訴求、化解心結?為此,雙龍湖街道連夜起草并印發了《致水木香山25棟居民的一封信》。為了能夠第一時間把這封信送出去,蓬萊社區立即建立了單元微信群,將這封信發送給居民,號召大家用最后的堅持換取最終的勝利。同時,街道迅速組成由分管班子人員、駐導成員組成的“話務小分隊”,點對點給重點人員、意見人員、正能量人員、困難人員等逐一打電話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
在居民發泄情緒和傾訴的過程中,街道班子人員與居民充分共情、宣傳開導、收集情況,針對居民配合的做法,通過微信群進行鼓勵表揚。居民感受到政府的重視和真誠,接受和理解了防疫規定。而承擔話務工作的班子成員和工作人員也從一開始的“受氣包”變成了居民口中的“兄弟伙”,有的還在微信里相約,解封后去喝啤酒慶祝。
甘當群眾“跑腿人”貼心服務解民憂
“我們之前還兇社區干部,現在想起來,還是太沖動了?!闭劶爸斑^激的語言,25棟的陳女士有些不好意思。原來,陳女士一家全靠丈夫開出租車維持生活,由于擔心管控后失業找不到工作,她和丈夫曾多次通過電話或微信表達不滿。
了解了陳女士和丈夫擔心后,街道組建的“排憂解難就業隊”表示不僅可以為陳女士的丈夫出具管控證明,還為他們聯系了一家租車公司,公司表示如果因為管控失去工作,可向他提供就業機會。沒有了后顧之憂,陳女士和丈夫也安心配合工作。
為了能夠讓群眾安心在家隔離,雙龍湖街道通過電話、微信、每一次上門核酸檢測等搜集了管控樓棟居民的情況和訴求,并針對居民提出的具體困難,成立了就學、就醫、就業和其他幾大類等四支“解憂排難”小分隊,對這些訴求實行清單化管理、跟單式辦理,讓管控在家的居民吃下“定心丸”。
有的居民在小店打工擔心工作不保,街道主動與老板聯系,為居民保住“飯碗;針對老弱病殘孕幼等特殊群體,街道制作了《中高風險區域內居民就醫流程圖》,聯系雙龍湖衛生服務中心和區醫院醫生開展網上問診,由社區提供代購藥品服務,對確需送醫的人員,租用專業車輛進行閉環轉運,保障居民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救治;針對樓棟中小升初、初三、高三學生無法及時復學,街道主要領導牽頭,及時向指揮部報告,與區教委、疾控中心反復對接磋商,在風險可控情況下,優化工作流程,明確其復學時間、入學準備、網課、補課等事宜,并聯系各班班主任一對一打電話解釋,通過“小手牽大手”,平息家長和學生情緒。
匠心搭建“連心橋”暖心祝福送上門
“原來你就是群里的小陳啊,這段時間辛苦你了,兄弟!”住在25棟的李先生快步走到了身著防護服的陳俊宇身邊,握著他的手動情地說。
對于25棟的居民來說,小陳已然成為了他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天在群里告訴他們采購的物品到了、為他們一一送到家門口、給大家在群里說笑話……為此,這次解封后,李先生第一個走到陳俊宇的身邊,向他表示感謝。
陳俊宇是轄區的退役軍人,也是本次服務25棟的一名志愿者。本輪疫情發生后,陳俊宇在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的號召下,從所住的五星園來到了水木香山,開啟了自己長達16天的志愿服務。期間,他組建了微信群,為管控的樓棟居民送物品、買東西,還將居民們訴求及時反饋給社區街道。
25棟居民口中的“小陳”,就是雙龍湖街道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街道在嚴格管控的同時,也注重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當得知有居民擔憂快遞送不進來,社區安排專門的志愿者及時送到門外;在降為中風險區后,一單元居民擔憂二單元風險略大,社區則分設核酸檢測點;學生擔憂復學需要提交三天核酸檢測證明,社區馬上增派人員在“三天兩檢”基礎上加檢一次;居民覺得隔離久了心情郁悶,社區送了毽子、羽毛球等讓居民在管控區內分散鍛煉;同時,社區還為每戶居民送去慰問和愛心棗子、桔子,祝福大家“早日解封、大吉大利”……處處細致的暖心舉措提升了“抗疫溫度”,得到了居民的認可和贊賞,居民在群里說:“之前心情不好,讓你們受委屈了,對不起?!?/p>
發放幸?!靶〈嬲邸眳R聚抗疫大合力
“謝謝雷婆婆、劉婆婆天天幫我們送物資,您們是我們25棟的守護女神!”居民口中的“女神”是60多歲的雷云會和劉繼群兩位老人。水木香山小區被管控以來,兩個“老閨蜜”就相約主動申請當志愿者,為25棟高風險區域轉運物資。從小區門口到25棟的200米路,不知道她們推車來回了多少趟,密不透風的隔離服里的衣服常常被汗水打濕完,累了就在小區休息椅上靠一會。多少人都避恐不及的高風險區,她們總是笑呵呵地小跑步逆行,樓上居民都為她們投來敬佩的目光,稱她們是水木香山的“守護女神”。群眾教育群眾、群眾帶動群眾,很快,更多的居民主動站出來守護家園。退役軍人陳俊宇和大學生樊照海、何兵、朱建四位年輕人,主動申請搬進了25棟樓下的臨時帳篷,開始了16天、每天24小時為高風險樓棟居民的志愿服務。同時,小區里的黨員、醫生、老師等100余人也陸續投入到疫情防控等各個崗位。
在調整風險后,包括雷婆婆、劉婆婆在內的所有參與志愿服務的人員得到了雙龍湖街道對志愿者的“三件套”禮包:一封感謝信、一份防疫志愿服務紀念證書、一本愛心積分“幸福銀行”存折?!氨緛砭褪亲鳇c力所能及的事情,街道還給了我們志愿者這么多肯定,還有積分,我感到很開心,很光榮,很有成就感!”拿到幸福存折的雷婆婆說。
“幸福銀行”是由雙龍湖街道會同區慈善會、郵政公司,于2021年開始共同推出的愛心積分行動,鼓勵居民做好事、攢積分、積幸福,通過聯合轄區商戶,居民可通過積分兌消費、兌物品,最大限度地帶動廣大群眾和社會組織形成“社區共治圈”,匯聚更多抗疫力量。